高适:唐代唯一因军功而封候拜将的诗人,曾写下:"莫愁前路无知已"_边塞_长安_生活
武则天长安四年(704 年),高适出生于渤海蓨县(今河北景县)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。他的祖父高侃曾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,因征伐高句丽有功被封为平原郡公。然而,到了高适父亲这一代,家道中落,父亲高崇文仅做过韶州长史,且早早离世,留下高适与母亲相依为命。
年少时的高适,虽生活困苦,却胸怀大志。他熟读经史,渴望有朝一日能像祖父那样建功立业,光耀门楣。“兔苑为农岁不登,雁池垂钓心长苦”,这句诗道尽了他早年务农为生,生活窘迫的无奈。但困境并未磨灭他的豪情,他一边劳作,一边苦读诗书,在清贫中坚守着自己的诗意与理想。
为了实现抱负,二十岁的高适毅然前往长安求仕。彼时的长安,繁华似锦,人才济济,却并未给这个寒门子弟太多机会。求仕无果后,他又辗转梁宋之地(今河南商丘一带),与李白、杜甫等诗人相遇,饮酒赋诗,谈古论今。“忆昔洛阳董糟丘,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。黄金白璧买歌笑,一醉累月轻王侯”,与李白等人的交往,让高适的诗风更加豪放不羁,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。然而,这段看似潇洒的游历生活,并不能掩盖他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却无处施展的苦闷。
展开剩余79%边塞磨砺,诗笔绘就铁血丹心开元十九年(731 年),已过而立之年的高适,听闻边塞战事频繁,毅然决定投笔从戎,奔赴蓟北(今河北北部)。他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初到边塞,高适被眼前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所震撼,也深切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与悲壮。
“边城十一月,雨雪乱霏霏。元戎号令严,人马亦轻肥。羌胡无尽日,征战几时归”,他的边塞诗真实地描绘了边塞的恶劣环境和战争的残酷。在军中,高适不仅以诗记录所见所闻,还积极为战事出谋划策。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对军事的见解,逐渐得到了军中将领的赏识。
在边塞的数年时光,高适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,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。他的诗风也从早年的豪放飘逸,变得更加沉雄悲壮,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将士的同情。“相看白刃血纷纷,死节从来岂顾勋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”,这些诗句既是他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是他内心渴望良将、渴望和平的呐喊。
命运转折,安史之乱展锋芒天宝八年(749 年),已经四十六岁的高适,终于在张九皋的推荐下,举有道科中第,被授予封丘县尉一职。然而,官场的琐碎与黑暗,让生性豪爽的高适难以忍受。“拜迎长官心欲碎,鞭挞黎庶令人悲”,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官场的格格不入。三年后,高适毅然辞去官职,再次奔赴边塞,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,任掌书记。
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天宝十四年(755 年),安史之乱爆发。安禄山率领叛军一路势如破竹,很快便攻占了大片领土。唐玄宗匆忙之下,任命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,镇守潼关。高适作为哥舒翰的幕僚,也参与到了这场关乎大唐命运的战争中。
然而,由于唐玄宗的错误指挥,哥舒翰被迫出关迎敌,最终兵败被俘。高适则在混乱中逃脱,奔赴长安向唐玄宗陈述潼关兵败的实情。他的冷静与果敢,给唐玄宗留下了深刻印象,被任命为谏议大夫。
在唐肃宗即位后,永王李璘趁机在江陵起兵,企图割据江南。高适敏锐地察觉到了永王叛乱的野心,向唐肃宗分析了形势,并主动请缨参与平叛。在这场平叛战争中,高适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。他与其他将领密切配合,迅速击败了永王的军队,成功维护了大唐的统一。因平叛有功,高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,成为一方大员。
封侯拜将,诗名与功名同辉乾元二年(759 年),高适又转任蜀地,任彭州刺史、蜀州刺史等职。在蜀地任职期间,他关心百姓疾苦,积极治理地方,深受百姓爱戴。“节变岁云暮,登高赋归欤。山河满目中,平原独何馀”,在忙碌的政务之余,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,用诗歌记录着自己的心境和蜀地的风土人情。
广德元年(763 年),吐蕃趁唐朝内乱,攻占了长安。高适率军抵御吐蕃,虽因兵力悬殊未能成功收复长安,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,依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。战后,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,食邑七百户,成为唐代诗人中唯一因军功封侯的人。
封侯后的高适,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。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,依然兢兢业业地为朝廷效力。大历元年(766 年),高适被召回长安,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进封渤海郡公。然而,此时的高适已年逾花甲,多年的征战和操劳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。大历二年(767 年),高适病逝,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诗坛丰碑,千秋传颂高适的一生,是诗与剑交织的一生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既有雄浑壮丽的边塞诗,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,还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。他的诗风豪迈奔放,意境雄浑,充满了阳刚之气。岑参评价他的诗 “篇终接混茫”,殷璠在《河岳英灵集》中称他的诗 “多胸臆语,兼有气骨”。
高适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,在唐诗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从一个困顿的寒门书生,成长为战功赫赫的封侯名将,再到名垂千古的诗人,用一生诠释了 “有志者事竟成” 的真谛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传奇,更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,激励着无数后人在困境中坚守理想,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发布于:浙江省